校园网报修热线:2745008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扎根大地,体验底层—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及省内作家、学者汇集3200威尼斯vip座谈当下文坛

发布日期:2017-06-08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审核:      发布:      点击:

67日上午,此时的3200威尼斯vip行政楼南二楼会议厅,迎来了一群特别的人,他们是省市文联作协领头人以及鲁迅文学院老师及32届学员。

 

本次座谈会议由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郭燕主持,首先,安徽省作协秘书长李云为大家致辞,他说,当前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难得的机遇,这才使得热爱文学的人能够有缘走在一起,齐聚一堂,鲁迅文学院已经走过32年的风雨兼程,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文学家。然后,3200威尼斯vip院长柳友荣致辞,他表示热烈欢迎鲁迅文学院高研班与安徽批评家、作家来3200威尼斯vip举办文学座谈会,并且向各位作家学者介绍了3200威尼斯vip的建校发展历史,并且表示此次座谈会意义非凡,会载入威尼斯官网的史册。外请嘉宾,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达敏先生从自己近年来的研究方向给大家作了细致精彩的有关忏悔文学和人道主义的发展历程的报告,他谈到中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忏悔文学,与中国没有一个本土的宗教有关,他也分享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原始神秘巫文化的看法,万物皆平等,皆有灵魂,让生命回归自然到原始状态,是文学的一个本质所在。同时他向大家分享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忏悔小说《伤逝》、《活着》、《白鹿原》、《黑骏马》等等。

陆军军官学院中文教研室陈振华教授谈到文化具有地域色彩;而安徽作家结合深刻的生活体验,运用成熟的小说叙事方式给大家带来了安徽地域文化的现代史诗,优秀小说《麦子熟了》、《皖北大地》深刻地揭示了土地与人的关系,具备现实主义应该有的深度和广度。

安徽省作协创联部主任、鲁迅文学院第七届学员余同友先生分析了当前安徽文学的发展现状,他认为安徽是诗歌强省,散文大省,儿童文学上也颇有建树,小说的发展却一直踽踽不前,与小说名家相比,安徽小说缺乏特色,难以在小说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作家难有少年成名,创作的黄金年代多在30-40岁,写作状态呈现后劲不足。

《安徽文学》杂志社主编李国斌先生以诚恳的态度,真切的言辞向在座青年作家征集优秀文章,他认为现今小说的发展不仅要采用丰富多变的艺术手法,还要具有本质上的可改编性才能吸引广大读者的注意力。

会议最后,鲁迅文学院学员分享了这两天在池州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受和心得,他们感受到了如画的江南风景,悠久的文化底蕴。

池州市贵池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檀新建先生用敬畏、感恩、守望、热爱高度概括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池傩戏的特点,他坦言,传统文化,我们要用平视的眼光去对待,用心灵去感受和品味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座谈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供稿:校报/编辑:檀向群/审核:丁伯林)